![](/uploads/20241206/e965d6a9ad548197ef9f9f6007bbae2d.jpg)
- 第4版:四版
登香炉山
□罗国炳
前不久,香炉山南大门通往山腰的盘山公路修通了,香炉山的二十三道拐新晋“网红”打卡地,吸引人们纷至沓来。听说到了周末,由于人多车多,经常拥堵,尤其到了晚上,车灯亮起来,宛如一条巨龙盘旋于山腰上,极为壮观。机关工会有干部向我提议:“主席,机关工会何不组织一次郊游,登香炉山?”此计正合我意,征得单位领导同意后,我立即安排会员前去踩点,拟定方案,几经磋商,终得成行。
我们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行动。参加活动的职工30多人,统一乘车从机关大院向香炉山南门进发。驱车经过盐井村,市区的建筑被抛在脑后,渐变稀疏,香炉山就近在咫尺了,大家都沉浸于眼前的美景中。忽然,踩过点的小伙提高嗓音喊:“要爬二十三道拐了!”大伙眼睛齐刷刷朝车窗外望去,一道、两道、三道……每过一道拐,都立有标志牌,路旁盛开的菊花,一片金黄,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新修通的“S”形盘山公路为沥青路面,蜿蜒曲折,有“天降玉盘落黔阳,欲将蓬莱往里装;大道蜿蜒当空际,疑似虬龙朝天狂”的气势。车过十三道拐,驶入一段平缓水泥路,大家都在疑惑:“只见十三道拐,还有十道拐在哪里呢?”这时,车停在虎庄村塘房自然寨,工会文体委员小段用高音喇叭吆喝大家集合整队,她带领大家统一做热身操,然后大家朝着登山台阶拾级而上。
香炉山,位于贵州凯里市郊西北15公里处,海拔1233.8米,它四面悬崖绝壁,形如香炉,晨曦之时、落日之际,整座山看似炉火千丈、烟香万里,故名香炉山。它兀然竖立于众山环绕中,若剑戟刺天,山上有清泉、岩洞、石门、古庙,通往山顶的石崖上,有许多碑刻、摩岩,还有美丽的传说,真是处处奇景,景景古韵,令人神往。
山高路陡石径幽,林下斑斓黄叶稠。入冬了,两旁的树叶变得枯黄稀疏,但一点不影响大家的兴致,大家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有说有笑,边赏景,边拍照,遇到一波又一波上山下山的行人,有小情侣,有独行侠,山间不时传来阵阵劲爆的音乐声和欢呼声。我们循声望去,是一群中年妇女在那里摆姿势,拍视频,发抖音。
约10来分钟,就到了“黔阳第一山”石碑处,旁边立有碑刻,介绍“黔阳第一山”碑系清光绪甲申年(光绪七年,1884年)暮春月吉日“知清平县事古滇徐作霖题”立。爬上一段绝壁来到一道石拱门,这是香炉山第一道险隘,第一道雄关,城墙用大块方石堆砌而成,拱门上有横额一方,阴刻楷书“是一保障”四颗大字,两侧阴刻楹联一副,右联楷书“一障保名区雉堞山城千载固”,左联行书“层崖开胜境蜃楼海市两重盘”,对联落款为“炉阳山人撰并书”。据说为石匠余再明所刻,左联为原作,右联和横联原作已毁,后为民国时期箐口大土一民间老先生顾道基(笔名顾明武)补写,后凿刻镶嵌进去的。
穿过石拱门,走过一片开阔地,来到“南天门”下,“九十九蹬坎”就横亘在眼前,这是香炉山第二道险隘,非常狭窄陡峭,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通道.抬头望去,只见“南天门”和“九十九蹬坎”连为一体,两侧崖似刀削,两边石壁上嵌有不锈钢管扶手,坡度约60度,长约30来米。我和老李紧抓扶手,一步一坎,爬过九十九道坎,被候在拱门口的同事用手机“啪啪啪”地抢拍咱俩的狼狈样,跨过拱门就胜利登顶了。此刻,站立于香炉山之巅,山城凯里尽收眼底,在这里,登高远望,群山如黛,凉风习习,伸手蓝天触手可及,四周云雾缭绕,脚下绿植相偎,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山顶开阔且平整,修有一条环山步道,我们从左边步道往前走,脚下的步道,是在岩石上凿成台阶,悬空处,用水泥预制板铺设而成,踩上去,步步惊心,恐高的老李腿脚发软,只好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爬过去。山顶高耸凌云的奇峰怪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有相敬如宾相互守望的夫妻岩,有象鼻石,有犀牛石,人面巨石,还有镇山之宝棋盘石……简直是一座奇石博物馆,真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鬼斧神工之作。走了一个小时,绕完山顶一圈,我们原路下山。
苗族人世代传唱的创世史诗《苗族古歌》里,把香炉山视为擎天石柱,它不仅景致迷人,而且文化厚重。相传很久以前,天上的仙女阿别与人间的后生阿补在香炉山幽会,生下女儿阿彩,后来阿别上天了,阿补也在阿彩十六岁那年乘着烟云上天与阿别相会,撇下阿彩一人。孤独的阿彩便在山上唱起山歌,阿彩的歌声清脆、甜蜜,引得人们纷纷上山,其中一个叫阿星的后生第一个爬上山顶,把阿彩抱住。后来爬上山顶的人们围着阿星和阿彩跳舞、唱歌,这天正是农历6月19日。后来,方圆百里的各族群众,每年农历6月19日都要办“爬坡节”,在半坡或山顶,举办斗牛、拔河、唱歌、跳舞等活动,“爬坡节”一直延续至今。又传明朝年间,有香炉塔、城隍庙、观音阁、顾氏宗祠和古代苗族义军军营等遗址,苗族起义领袖曾多次聚兵于香炉山,以“苗王洞”为指挥中心,抵御外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香炉山也成了苗族同胞缅怀先烈、抗击外敌的圣山。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辨,尚且留给文史专家去考证,但内容之神奇,着实令人折服。
香炉山归来的晚上,机关工会工作群里热闹非凡,大家晒美图、播视频、谈感受,意犹未尽,感慨万千。“我五十多岁了,今天第一次登顶香炉山,想不到它竟如此美,以前遗忘了香炉山!”“过去,我们总认为美景和诗在远方,却忽略了身边的美景!”
是啊!香炉山,一座壮美的山,一座英雄的山,一座有故事的山。长期以来,由于开发、宣传不够,它只能默默地守望在那里,被人们遗忘,登临者寥寥无几。好在近年来地方政府完善了基础设施,为市民和游客登山提供了便利,终将拥有奇岩怪石、文化厚重,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香炉山,展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