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版:四版
遮住的和遮不住的
遮住的和遮不住的
——读长篇小说《半遮面》有感
□屠生楷
让我决定拥有一本《半遮面》的源动力,来自于主编老师序言中的一句话:“本书第一章取材源于个人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由自己的一次失恋产生的灵感……”这让“好奇心害死猫”的我瞬间就有了买书的冲动。
让我急于想看完《半遮面》这本书的驱动力,则是序言中提到的:“本书开创了文坛多人续写的先河,由来自五湖四海的20位年龄段自60后至00后的专业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历时3年多创作而成。”主编还特地引用安娜·卡列尼娜的一句话对此做了一个总结:“有多少颗脑袋,就有多少种智慧!”
当二十种跨越了年龄、地域的智慧汇聚成一本书,会带来怎样的体验和收获呢?我不禁带着疑问,一页一页细心品味。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也是一位棋迷。我平时最喜欢看的是象棋比赛。每年在成都举办的全球象棋双人赛无疑是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棋迷最热衷的赛事之一。比赛双方各为两名棋手,男女组合,一人一步,交替行棋,其间不允许有语言上的交流,不允许商量。倘若同组选手之间水平存在太大差距,配合起来就很难做到默契。即使是国内最顶尖的棋手,抽到一个较弱的队友,水平也会被严重拉低,最终成绩极可能是垫底。那么,20人写一部小说,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是否会有语言上的违和,段落上的不连续?是否会让写作群内专业老师们精美的文字宝石湮没于我等业余爱好者粗糙的文字沙砾之中,从而使得最终完成的文字黯淡无光?这不免让我有些担心。至于我的担心是否合理,是否显得多余,只有尽快看完小说才能知道了。
小说第一章是序章,出自主编老师之手,自然是特别的精彩。没有过多的铺陈,直接展示场景:富家女与凤凰男的婚礼,不请自来的两位美女嘉宾,空中突然爆裂的气球,大屏上不堪入目的画面……最神秘的还是那张羽毛面具,不知它来自何处?被遮住的也不知是一张怎样的面孔……所有这一切都显得不可思议、扑朔迷离。序章结尾处的那一张“黑白照片”更是给本就悬念迭出的场景又笼上了一层看不清的迷雾。预告读者们,往后章节将会更加精彩:“颜香脂泪眼迷蒙,拿着照片的手微微颤抖,那些常常在梦中出现的场景又在眼前浮现了起来……”
为了巧破悬疑,找出正确答案,我被精明睿智的作者牵着鼻子一页一页,一章一章地往下看。接下来悬疑不断,冲突不断,惊悚不断,给我带来的困惑与折磨也不断。稍不留神一个关键的细节或将被忽略,脑子里便会像浆糊一样变得混沌与迷茫。为此我不得不把看书地点从图书馆移至自家的书房,公共空调我也不打算去蹭了,为的就是能够安安静静、全神贯注地把书尽快看下来,刚好窗外照进来的暖阳也可以缓解一下故事惊悚的场面给我带来的紧张与不适。
作者好像一个手法精湛的魔术师,手中的道具千变万化,令人应接不暇,如桃木剑、佛牌、玉坠、香囊、薄荷香烟、羽毛面具……甚至连红色高跟鞋都能成为她的道具,用以营造悬疑的氛围。她交替使用动作、内心戏、对话和叙述拉长小说的紧张情绪,让主角随时面临死亡威胁,让读者的体内化学分泌物不断攀升。秘密一时不揭晓,读者便一时不得安宁。但作者有时并不刻意隐藏这些秘密,还故意将秘密的帘子掀开,让读者钻进去一探究竟。这可不是作者大发慈悲,好心地想让我们读者少受一些困惑与折磨,这恰恰是她更“妖”的一种操作,她是想让读者知道了一些秘密后陷入一种“为你欢喜为你忧”的境界,喜怒哀乐任由其掌控,最终变得无法自拔。
一本25万字的小说,作者用齐了各种不同的叙事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合叙,且运用自如。小说里的时间可以倒着走,可以前空翻,可以后空跳,甚至还可以花式跳水似的转场,如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小说中的角色相当复杂:一是人物关系复杂,几乎所有角色之间(包括正反人物之间)都能找到一根用亲情或者爱情编织的纽带把他们连结起来;二是角色本身复杂,作者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正派人物倪雪峰与反派人物“红罂粟”莉莉之间可以发生一夜情,在与情人的冲突中还致人丧命;反派大Boss辛亮会对他的师父刀瑞斯抓来流浪女试药感到义愤填膺,并下令释放这些可怜的流浪女。希区柯克(美国悬疑大师)说:“角色要跟真人一样最好!悬疑故事的张力与反派的能力成正比!”《半遮面》正是这样。“团长”辛亮是一个人性未灭的超级大反派,并且能力超群,大部分情节都围着他打转,《半遮面》是一本极富张力的悬疑小说。
记得某一位大咖说过:“写小说有诀窍,巧用‘三’便是其中之一。”《半遮面》这本书里用到的“三”还真不少:故事的发生地在老缅泰交界的“金三角”地区(正式出版的书中,地名做了谐音处理);特种部队骨干成员倪雪峰、秦观、林岳樯组成了正义“金三角”;刀瑞斯、“团长”辛亮、颜荣组成了邪恶“金三角”……故事的情节线有三条,两条主线分别为禁毒、贩毒与护宝、夺宝,爱情线是它的副线,三条情节线构建成一面三棱镜,折射出小说绮丽夺目的光彩。
小说最后一章收完了所有的梗,男女主人公都得到了他们应有的结局。这是一个完美的收官,一切收在“真好”上。美国小说家米奇·斯皮兰说:“小说的第一章能帮你卖出这本书,小说最后一章可以帮你卖出下一本书。”小说尚未上架,便已售出了数百本,足以证明这部书的魔力。
品读完这部书,又回到了我开头质疑的问题,有那么多不同风格的作者,难道书中就没有留下一点不协调的痕迹?答案是没有,真的没有!我原以为是我看得不够仔细,再看一遍还是没能发现。后来我经过仔细分析后才明白,这和象棋双人赛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双人赛棋手下棋时队友之间不允许交流,以致于他们之间的配合频频失误,这也许正是主办方想要达到的效果,南辕北辙的着法可以为观众带来笑点,从而增强了赛事的观赏性与趣味性。本书20位作者的创作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原来,他们并不是一人写一章,而是同一个章节有多人去写,然后放到几百人的文学大群里去讨论,最终将各个写作者的经典段落糅合到一起,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这何止是二十颗脑袋的智慧啊?分明包括了一个大群里数百颗脑袋的智慧!最后再经过主编老师修改、润色,因而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不露一丝痕迹。
主编老师曾根据书中内容出了15道问答题,据说我是第一个顺利闯关且获得满分的幸运读者,于是老师戏称我为“天才”。我自知我哪里是什么天才,只是读得比别人认真一点罢了。马尔克斯说得好:“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谜。”《半遮面》也是如此,我所能解答的只是露在海面上1/8的冰山而已,仍有7/8藏在海底,那里有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家国情怀等等更为深刻的内容,有待聪明的读者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