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第4版:四版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劳动时报2024年01月18日 星期四

拥抱他人,温暖彼此


拥抱他人,温暖彼此

□李春迪

《道德冷漠的教育省思》一书,从社会出现的道德冷漠现象出发,分析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抵制这种冷漠的方式。让我产生深深共鸣的是教育所具有的抵抗道德冷漠的力量。

教育可以培养走出自我去消除他人痛苦的慈悲之心。书中说,痛苦是具有人际性的,因为我们在感受到他人痛苦的时候自己也会产生痛苦,或者产生一种于心不忍的情感,有一种要去帮助他人解除痛苦的冲动。此时,痛苦本身便产生了一种道德呼唤的作用,是陷入痛苦之人对他人道德温暖的呼唤,需要他人送去道德关怀。而教育可以教育年轻人首先能够觉察到别人的痛苦,而后形成敢于直面痛苦的态度,最终能够在自我控制中为陷在痛苦中的人输送道德温暖与关怀。教育是能让我们在感受到痛苦之时去选择承担对抗痛苦使命的力量。

教育能够培育爱,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生命与情感的联结。书中指出,教育本身便是爱的活动。教育爱是一种给予性的、向着他人的爱。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桂冠不是给予最漂亮、最强壮的人,而是给予那些参加竞技的人”一样,爱只有给予才是真正的爱。教育通过给与爱可以让年轻人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进而可以引出他们爱别人的意识与能力。因为没有品尝过被爱的滋味,无论如何也不知道如何向他人去释放爱。在教育爱的滋养下,回馈他人之爱的心向才能在学生那里慢慢充盈,来拯救爱的失落。教育爱是一种可以唤醒爱的力量。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爱。

教育可以培养在生活中追求博爱的精神品质。书中讲,古代教育具有精神性,而现代教育却是为了生存,即“接受教育,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个更好的落脚的地方’”。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看到孩子被受过良好教育的科学家毒死,是因为他所受的教育只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在生存与精神之间重构教育,要让教育兼顾精神与生存。让人在教育的作用下,学会在生活中承担责任,能够看到他人的处境,追求一种博爱。在博爱的精神品质下,不断提高自己处理利益与责任、竞争与爱等方面冲突的能力,适时地将爱传递出去。教育让我们不仅看到自己,而且能让人学会面对世界充满博爱。

道德冷漠有一种远离为善的动势,我们需要用教育的力量来抵抗它,跨越它,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道德关怀与道德温暖。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劳动时报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劳动时报电子报刊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劳动时报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网友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