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第2版:二版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劳动时报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新媒体“三农”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刘桂玲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大台阶,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大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向农业强国迈进。因此,做好新时代“三农”报道工作,既是新闻媒体舆论宣传的重要职责,也是新闻战线践行“走转改”的重要途径。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新兴传播媒介的兴起,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经历了冲击和挑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基于多年在省级电视台工作经验,通过本文探索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时把“三农”新闻报道做得更加深入人心。

一、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电视端到移动端。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受众将视线从大屏转移向小屏,大屏观众流失。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新媒体在速度上的优势,使得受众对于新闻的及时性要求达到了更高的程度,受制于电视大屏的限制,“三农”新闻难以在速度和效率上取得突破,内容也更加地趋向于传统,难以符合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品味,这可能使得受众进一步流失。

其次,信息冗杂。“三农”新闻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从专业性上来看,“三农”相关的报道常常会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介绍,新媒体平台信息庞大、冗杂,渠道来源不明,缺乏权威性和专业性,对于受众来说,很难第一时间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农民群体,由于知识面相对较窄,他们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

最后,受众需求多样化。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因此,大家更加注重实时性和个性化定制,希望获取符合自身兴趣和需求的信息。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受众在获取新闻的同时也希望参与到新闻传播中,发表评论、分享观点、参与讨论成为了一种新的媒介习惯。这种互动性的传播模式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关注受众的反馈和需求,不断改进内容和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二、做好电视“三农”新闻报道的路径

创新报道形式。当前,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做好三农新闻首先必须拥抱新媒体,坚持移动优先。我们要在采编播各个环节,强化新技术的运用,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实现融媒体传播。作为传统的“三农”记者,要尽快转变为一名融媒体记者。要用好直播和短视频这两个武器。“三农”新闻的季节性、场景性强,比如,背景为田间地头,专家演示如何进行果树的病虫害防治……这类报道就可以采用直播的形式,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受众,而“三农”领域的短视频更是近年来短视频领域的热门,网红“李子柒”便是将“三农”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引爆网络的“三农”短视频,且在国外也收获了众多的粉丝,传播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因此,把直播、短视频用好,其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转变报道视角。传统的“三农”新闻报道,往往以作者为本位进行创作,有时候可能会脱离了农民和农村的实际情况。要想做好三农新闻,记者要改变传统的报道理念,要扎根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树立农民视角。上至国家政策方针,下至农业生产专业知识,这些都是农民关心的问题。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电视“三农”新闻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报道理念,用农民的语言说农民关心的事情,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生活中一个个的“小问题”出发,讲述农民身边的故事。只有让农业报道做到“上顶天,下立地”,既能够及时传递解读党和政府的最新农业政策措施,又能够以“小切口”入手,将其与百姓的切实利益产生紧密联系,这样才能让写出来的报道“沾着露珠和泥土”,成为农民真正愿意看的报道。

拓宽报道领域。“三农”报道围绕“农”字做文章,唱响农业主旋律,立足于农业实际,反映农村实际情况,贴近农民心声。作为电视媒体,在做好“三农”新闻报道的同时,要积极地拓展新领域,发现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力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农业向着机械化和智慧化农业迈进,在这个进程中,农业报道一定要切实地肩负起宣传任务,记者除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好报道外,还要抓住时机,报道各种热点问题。比如:新农人、返乡创业潮流、农村电商发展、“三农”红人……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为例,据悉,阜阳电商的发展在2023年位列全省全国第一,其中代表性模式之一便是“村播”,通过直播的方式直接将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因此,可结合当前火爆的直播带货,推出热点报道。

输出精品内容。“内容为王”,这是传媒行业最为人熟知的理念之一,其提出者沃尔维亚康姆公司总裁,他是这样阐述的:“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面对当前新媒体的咄咄逼人态势,坚持“内容为王”仍是传统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产出脍炙人口的内容,才能够留住受众、吸引新的受众。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坚持“内容为王”并不简单。因为信息泛滥的特性,内容生产者之间的角逐异常激烈,只有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内容才能脱颖而出。记者要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眼球,内容必须具备创新性。比如,从小的切口切入大的命题,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女性新农人,传统的人物报道方式中规中矩,当时我找到了一个切口,以这位大姐的三次眼泪为主题,介绍了她回归农村、选择农业的整个曲折过程,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原创性的内容将更具优势。还要具备有趣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有趣的内容才可能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关注。可以通过幽默性、戏剧性或者情感共鸣等方式让内容更具吸引力。作为主流媒体,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推出高质量、有内涵的精品佳作。

走好融合传播之路。在新媒体时代,撇开互联网因素谈做好农业报道,是不现实的。现如今,农民本身也是网民,他们也可以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因此,主流媒体要做好农业报道,除了要在传统媒体端发力,更要转移传播主阵地,挺进主战场,将宣传的重心转移到新媒体端,打造传播矩阵,做好融合传播,实现“1+1>2”的传播影响力。

三、结语

“三农”新闻报道是架起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桥梁,传送“三农”政策和信息的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讲好“三农”故事,做好农业新闻报道,这是我们作为新闻媒体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新闻人,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做好“三农”服务,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劳动时报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劳动时报电子报刊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劳动时报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网友最新留言